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傳遞這些重要信息!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2-12-07 19:41 發表于北京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精準落實防疫新十條不層層加碼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出臺了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這十條措施,是為了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執行中要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比如,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于跨地區流動人員也不再查驗,不開展落地檢。各地要按照要求精準落實。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制定的十條優化措施,對群眾關心的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管理,高風險區劃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種和群眾就醫用藥保障,以及學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優化。
概括來說,十條措施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聚焦優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點和疫情形勢,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實踐經驗,對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條部分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另一類是強調精準,針對當前防控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對第九版、二十條執行不到位、不準確等問題予以糾正,強調更加科學精準。各地要一攬子、一體化統籌推進實施,優化調整的措施按照新要求執行,未調整的措施按照原方案執行,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落到位。
優化措施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這次的優化并不是完全放開不防,是主動的優化而不是被動的,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征,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特別是對二十條實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等因素,綜合考慮所作出的。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相關藥物在新冠治療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國家衛健委已要求縣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要加強對對癥治療的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包括中藥、西藥等藥物,抗原試劑進行一定的準備。通過分級分類的救治,有很多感染者也會選擇居家治療的方式,要求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的零售網點等也要做相應準備,來保證人民群眾藥物的可及性。也要提示大家,沒有必要去囤積和搶購藥物,無論是在藥品的銷售網點還是在醫療機構,這些藥物是充足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表示,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對我國已經開展接種的超過34億劑次、超過13億人的不良反應監測發現,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我們常年接種的其他一些疫苗相當,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略低于年輕人。
鄭忠偉介紹,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絕對禁忌,只要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處于穩定期,都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在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方案里,確定了4種不能或者暫緩接種的情況:
第一種,老年人在既往接種疫苗有過嚴重的過敏反應時,比如出現過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等等;這類情況是不能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
第二種,因為感染性疾病處于急性發熱期,這個階段建議暫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控制住以后再接種。
第三種,在慢性病的急性發作期,比如說腫瘤患者處在化療期間,或者高血壓患者處于高血壓危象當中,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心梗發作期,還有一些神經性疾病的患者處于疾病的進展期,還有癲癇處于急性發作期,這類患者我們建議暫緩接種新冠疫苗,病情穩定后也可以接種。
第四種,因為嚴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經處于生命的終末期,不建議接種疫苗。
對于老年人來講,只要滿足條件,一定要加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做到應接盡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有緊急醫療需求的患者,無論有沒有核酸結果,他們的醫療需求都必須也應該得到滿足。所有醫療機構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對患者進行拒診,特別是沒有核酸結果的這些緊急就醫者,有很多是急危重癥,容易造成治療的延誤,因此更要及時為這些患者提供緊急的醫療服務,我們要求所有醫療機構要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的搶救制度,同時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應急預案,并嚴格執行。救治患者絕對不能以是否有核酸檢測結果為前提條件。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對病毒和疾病認識的進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的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的一些條件,或者是關鍵要素。
在當前,要繼續做好一些相關的準備工作。一是加強疫苗的接種,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二是要加強藥物的研發、生產、儲備,來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三是要關注病毒的變異,持續監測病毒的變異情況,特別要關注病毒的傳播力、致病力的變化。四是優化完善醫療救治的方案和資源的準備。比如說分級診療方案落地的相關政策、救治設備、物資、空間、人力資源的準備等。五是強化基層能力建設。充實基層的專業防控和救治力量,加強居民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六是強化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保護,對醫院、養老院、福利院、托幼機構、中小學等重點機構的人員密集情況要加強管理。七是加強宣傳溝通,提升個人的健康意識。疫情防控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理解、配合,需要社會同心、同向、同行。